一、[姓氏源流]

  轩,姓也,黄帝号轩辕,后因为氏。轩氏,轩辕之后。轩氏,即轩辕氏也,亦省作轩氏。

轩姓,即轩辕姓,黄帝之姬姓后裔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·第一》载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”《史记·索隐》转引《帝王世纪》载:“黄帝生于寿丘,长于姬水,故以为姓。居轩辕之丘,故以为名,又以为号。”《正义·案》载:“黄帝,有熊国君,乃少典之次子,叫有熊氏,又曰缙云氏,又曰帝鸿氏,亦称帝轩氏”。黄帝的后代有人姓轩辕氏,后去辕为轩姓。(参见《通志》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、《风俗通》、《黄帝本行记》。)显然是黄帝后裔。

  黄帝之子苍林氏之后有轩氏。(见《张澍姓氏五书注》)。汉朝有谏议大夫轩和,宋朝有登科的轩彦绩,明朝有永乐进士、左副都御史轩輗,庐江知县轩尚朱等。

从文献资料可知,轩姓起源于五千年以前,其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。据考证:司马光《稽古录》上记载黄帝有熊氏,姬姓,曰轩辕。有熊国君少典之子。宋苏辙《古史》上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,而娶于西陵氏之女,是为嫘祖。嫘祖为黄帝正妃,生二子后皆有天下,其一玄嚣,是为青阳;其二昌意。黄帝盖四妃,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,为十二姓,曰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佶、儇、依。黄帝崩,葬于桥山(今陕西黄陵县)。子青阳立,是为帝少昊。《史记·索隐》上记载,认为是黄帝居轩辕之丘而有轩辕氏;一说是为黄帝作轩冕之服,而被人尊称为轩辕氏。总之,两者都有可能,或兼而有之。正如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记载所言“轩辕,即黄帝也。”轩辕氏出自黄帝,其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。故黄帝就是轩姓的得姓始祖。

二、[迁徙分布]

  轩姓望族居上党(今山西省长治)、郃阳(今陕西省合阳县)、汝南郡(今河南省汝南县)、睢州(今河南省睢县)、渔阳无终县(今河北玉田县)。现分布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、江苏、青海、台湾、北京、上海……,共有几万户,人口近15万人。

三、[历史名人]

轩辕氏:即黄帝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《史记》

轩 虎:春秋时期,郑国人。《左传》、《潜夫论笺校正》

轩 达:春秋时期,郑国人。《左传》、《潜夫论笺校正》

轩 和:汉朝,谏议大夫。《汉书》、《通志》

轩辕集:唐朝,集,会昌时人。《国学原典》

轩辕弥明:唐,元和中衡山道士。善诗,言其诗作掷地有声。《全唐诗》

轩辕损:宋祥符(今开封)登科。《通志》

轩彦绩:宋朝,登科进士。《通志》

轩 成:元朝,《金史》列传第五十六。

轩 輗:明永乐二十二年(1424)进士。《明史》

轩尚朱:明朝万历庐江知县。《庐江县志》

轩辕胤:山东东平州人(清)顺治十六年进士。《清进士榜》

轩辕诰:山东汶上人(清)乾隆四年进士。《清进士榜》、《郎潜纪闻初笔》、《听雨丛谈》

轩辕华:(清)字西蓬,工花鸟。《历代画史汇传补编、友声画人录》

轩辕鹗:(清)字子荐(友声画人录作一鹗),工花鸟。《历代画史汇传补编、友声画人录》 

[先祖先贤]:

轩秉彝 明诰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。(豹祖为一世之第十七世)

轩 和 明永乐癸卯科经魁敕授江西瑞州府照磨厅暑知府事务加中宪大夫(秉彝之长子)

轩 贵 诰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。(秉彝之次子,第十八世)

轩 辅 明庠生。(和之三子,第十九世)

轩 载 明庠生。(和之四子,第十九世)

轩 轼 明庠生。(和之五子,第十九世)

轩 輗 字惟行号静斋永乐甲辰进士特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谥介肃。崇祀乡贤春秋 特祀敕建祠堂在鹿邑县署东边。(贵之子,第十九世)

轩维明 字克清,直隶广平府知府。入广平忠烈祠崇祀广平府勒受中宪大夫。(贵之孙,輗之子,第二十世)

轩文明 明庠生。(和之孙,辅之子,第二十世)

轩至善 字有德,明贡生。(和之重孙,诚明之子,第二十一世)

轩继善 字有仁,明太学生。(和之重孙,声明之子,第二十一世)

轩复善 字有长,明庠生。(和之重孙,起明之子,第二十一世)

轩善长 字有汤,明庠生。

轩留停 字景明,明庠生。(第二十一世)

轩增善 明太学生。(和之重孙,金明之子,第二十一世)

轩大顺 字宗文,明庠生。(和之曾孙,至善之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尚朱 进士,明万历庐江知县。字宗姚甲午举人候选教谕。(和之曾孙,至善之二子,第二十二世)

轩公文 字宗禹,明庠生。(和之曾孙,至善之三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公奈 字宗孟,明岁贡生。(和之曾孙,至善之四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公礼 字宗周,明贡生。(和之曾孙,至善之五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公武 字宗孔,明太学生。(和之曾孙,复善之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简在 明庠生。(和之曾孙,培善之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公乘 字宗曾,明嘉靖辛卯科副榜。(和之曾孙,培善之二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公佑 字宗文,明庠生。(和之曾孙,培善之三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大德 字宗闵,明庠生。(和之曾孙,善长之二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公顺 字宗望,明庠生。(和之曾孙,善长之三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公恋 明庠生。(和之曾孙,善长之四子,第二十二世)

轩 伦 字明堂,明庠生(和之四世玄孙,大顺之长子,第二十三世)

轩 伋 字明道,明庠生。(和之四世玄孙,大顺之二子,第二十三世)

轩召南 字化行,明庠生。(和之四世玄孙,公兴之子,第二十三世)

轩 伟 明廪膳生。(和之四世玄孙,简在之子,第二十三世)

轩 勤 字养因,明庠生。户部元外郎加中宪太夫,钦修东西辕门(和之四世玄孙,公恋之长子,第二十三世)

轩中规 明进士,山西平安府知府。

轩中矩明辛丑举人甲辰进士山东知府。(和之五世玄孙,勤之长子,第二十四世)

轩 振 字金声,明贡生。

轩 扬 明庠生诰赠文林郎江西干州府兴国县知县(和之五世玄孙,伟之子,第二十四世)轩孟仁 字克己,明庠生。

轩 仪 明增生。

轩 翔 明增生。

轩 锦 字衍所,明庠生。(和之五世玄孙,中纲之长子,第二十四世)

轩光闾 字风所,清庠员。(和之五世玄孙,中纲之次子,第二十四世)

轩大武 字宗卫,清赠生侯选县承。

轩孟仁 字克己,清庠生。

轩 景 字敬仲,清太学生。

轩 思 字谷如,岁贡生,清遂平县教谕。(和之六世玄孙,第二十五世)

轩 冕 字服周,号文通。顺治辛卯举人,封授文林郎,江西干州府兴国县知县。(和之六世玄孙,第二十五世)

轩在书 字廷珍,清庠生。(和之七世玄孙,孟仁之子,第二十六世)

轩廷桂 字俊伯,清廪膳生。(和之七世玄孙,冕之子,第二十六世)

轩廷槐 清廪膳生。(和之七世玄孙,思之子,第二十六世)

轩廷葵 字英次,号锦坡,清已卯科举人,侯卜内阁仲书舍人。(和之七世玄孙第二十六世)

轩精一 清庠生。(和之七世玄孙,锦之长子,第二十六世)

轩纯一 清庠生。(和之七世玄孙,锦之次子,第二十六世)

轩惟名 字应宗,清太学生。(和之七世玄孙,第二十六世)

轩文举 字帝协,清侯选县承。(和之八世玄孙,以虎之子,第二十七世)

轩 纯 字维诗,清太学生。(和之八世玄孙,在书之长子,第二十七世)

轩 纶 字维精,清太学生。(和之八世玄孙,在书之次子,第二十七世)

轩 玺 字皇翼,岁进士,清侯选儒学训导。(和之八世玄孙,第二十七世)

轩凤彩 清庠生。(和之八世玄孙,应元之子,第二十七世)

轩桂元 清庠生,已卯举人。(和之九世玄孙,威海之子,第二十八世)

轩合德 字季超,清庠生。

轩 珍 清赠文林郎。

轩 翊 康熙戊子科举人,殿试奉东明县知县。(和之九世玄孙,珍之子,第二十八世)

轩 习 清庠生。(和之九世玄孙,琦之子,第二十八世)

轩士宏 字百川,清庠生。(和之九世玄孙,玺之子,第二十八世)

轩士奇 字百祥,清庠生。(和之九世玄孙,玺之次子,第二十八世)

轩 嗣 清庠生。(和之九世玄孙,国振之子,第二十八世)

轩 皓 字敬仲,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桂元之子,第二十九世)

轩玖思 拔贡,清遂平县知县。(和之十世玄孙,桂元之子,第二十九世)

轩 铜 字抱王,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习之子,第二十九世)

轩丕松 字孟徽,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士奇之子,第二十九世)

轩 环清庠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敬修之子,第二十九世)

轩景程 清庠生。

轩世修 清庠生。

轩大千 字怀万,清侯选州同县承。(和之十世玄孙,府之子,第二十九世)

轩大任 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府之次子,第二十九世)

轩大振 字子公,清诰赠修职郎。(和之十世玄孙,第二十九世)

轩大用 字显白,清钦赐八品。

轩希尧 清廪膳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轮秀之子,第二十九世)

轩希舜 清庠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轮秀之次子,第二十九世)

轩文焕 清庠生。(和之十世玄孙,名海之子,第二十九世)

轩长松 字疑泊,清庠生。(和之十一世玄孙,铜之子,第三十世)

轩洪安 清庠生。(和之十一世玄孙,第三十世)

轩宏略 清武庠生。(和之十一世玄孙,希尧之子,第三十世)

轩宏毅 清府庠生。(和之十一世玄孙,大振之子,第三十世)

轩 谦 字六吉,清同州加二级赠封直大夫。(和之十一世玄孙,兆顺之子,第三十世)

轩兴林 清廪生。(和之十二世玄孙,坤之子,第三十一世)

轩兴蓝 清庠生。(和之十二世玄孙,科之子,第三十一世)

轩凌云 清庠生。(和之十二世玄孙,爱之子,第三十一世)

轩元隆 清庠生。(和之十二世玄孙,万侯之子,第三十一世)

轩 安 字治平,清贡生。(和之十二世玄孙,拨之子,第三十一世)

轩 裔 字圣嗣,清州加二级赠封奉直大夫。(和之十二世玄孙,谦之子,第三十一世)

轩有德 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二世玄孙,文法之子,第三十一世)

轩芳声 清庠员,入学明堂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宗焕之子,第三十二世)

轩芳林 字馨远,清廪贡生,榜名冕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有光之子,第三十二世)

轩瑞林 字祥兆,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有德之子,第三十二世)

轩光斗 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第三十二世)

轩祥麟 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鸿鸣之子,第三十二世)

轩玉光 字和璧,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安之子,第三十二世)

轩玉柱 清庠生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裔之子,第三十二世)

轩玉龙 字云从,清授赠徽仕郎曹县正堂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裔之次子,第三十二世)

轩玉殿 字丹陛,清授登佐仕郎。(和之十三世玄孙,裔之三子,第三十二世)

轩逢声 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山林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丙乾 字镇南,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辅圣之子,第三十三世)

轩丙申 字位南,清附生,榜名昂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瑞林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天成 字钱德,清附生,榜名秀甄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继武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可成 字宏才,清太学生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金来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六德 字全天,清附生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鸣岗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灼然 清庠生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光斗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明晨 清庠生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祥麟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广兆 清九品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文祯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东山 清学太生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光玉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鸿来 字汉飞,清例授登仕佐郎。(和之十四世玄孙,玉龙之子,第三十三世)

轩 轨 清武庠生。(第三十三世)

轩广誉 字令闻,清勒受文林郎山东郓城县屯田厅侯选。(第三十四世)

轩广居 至圣庙知章厅。(亮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 轸 字兴汉,陈州高等学校毕业任沈邱县教谕局局长。(民国)(世芳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有亮 清太学生。(培枝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有信 清太学生。(培福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有光 字华安,清赐耆老。(第三十四世)

轩 茂 清庠生。

轩元林 名得仁,字靖安,清奖八品顶代。(长俊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文斌 字灿章,清太学生。(宏才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清文 清庠生。(鸿来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清渠 清太生。(霜来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国宾清太学生。(铭臣之子,第三十四世)

轩花林 清太学生。(克选之子,第三十五世)

轩花香 清太学生。(克价之子,第三十五世)

轩廷选 清太学生。(有亮之子,第三十五世)

轩 淇 清太生。(东山之孙,第三十五世)

轩 朗 清太生。(东山之四孙,第三十五世)

轩 灿 清太生。(东山之五孙,第三十五世)

轩位出 字廷选,清太生。(朗之三子,第三十六世)

轩金英 字蕴辉,清太学生。(赐之子,第三十六世)

轩 烳 字升甫,清太学生。(灿之长子,第三十六世)

轩含英 清太生。(第三十六世)

轩世义 清钦赐德寿。

轩文佩 清附生。

轩 容 清州庠生。

轩连城 字邵九,清太生。

轩 从 清太学生。

轩廷邦 清武庠生。。

轩元龙 清庠生。

轩留停 字景明,清庠生。

轩沛然 字思蒲,清府生。

轩淑德 清庠生。

轩成德 清廪生。

轩 辅 清庠生。

轩 逐 清庠生。

轩辕昂 清附生。

轩辕允 清进士,两任江督。(嘉祥)

轩姬铨 清进士。(诰之父嘉祥)

轩辕诰 清进士。(嘉祥)

轩辕垍 清举人(诰之子)南川县令。

轩辕圻 清进士,翰林院太师。(嘉祥)

轩辕胤 清进士。(东平)

轩 玳 清庠生。(枣庄)

轩作肃 清赠监生。(枣庄)

轩玉成 清监生。(冠县)

轩应宾 清监生。(冠县)

轩维韶 清监生。(冠县)

轩得领 清监生。(冠县)

轩 富 清监生。(江家屯抚民厅)

轩玉芳 抗日将领,淮阳二部毕业,任冯玉祥将军秘书,曾任河南省监察长。(民国)

轩凤楼:

字修五,民国商人,玉田人氏。擅揩书。其风格,严谨、工整、平正、峭劲。字形虽稍长,但分间布白,整齐严谨。中宫紧密,主笔伸长。显得气势奔放,有疏有密,四面俱备,八面玲珑,气韵生动,恰到好处。点画配合,结构安排,则是平正中寓峭劲,字体大都向右扩展,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,无欹斜倾侧之感,而得寓险于正之趣。

轩有声:

字绍文,晚清秀才,玉田人氏。其书法,飘逸跌宕,气清韵通。其书风有朴实淳厚。

轩有刚:

民国商人,玉田人氏。曾任新京报社主任。其书法如龙游天表,虎踞溪旁,精神自若,骨法清虚。

轩万春:

晚清庠生,辽西人氏,祖籍京东玉田。师承皇象、钟繇。工真、草、隶、行。其笔法朴质古情,沉着痛快,文而不华,质而不野。下笔着意变化,收笔处回锋藏颖。善藏锋,注意顿挫中宫收紧,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,纵伸横逸,如荡桨、如撑舟,气魄宏大,气宇轩昂。

轩世荣:

民国文人,辽西人氏,祖籍京东玉田。其书体既重师承,又多创新,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,以行草见长,笔力爽劲洒脱,运转变通;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,却亦见功力,气贯笔端,形神兼备。书法笔势坚劲,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,做到质、妍的统一。轩氏的用笔特点是: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,轻重映带,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。擅治印,其篆法严谨,刀法坚实挺拔,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。他的印章刀法稳重而灵动,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,严整茂密,十分精到。在精严之下,汰去雕饰之气,给人以自然、恬静、茂丰的艺术感染力。不拘于法,妙趣横生,风格飘逸,疏密有致,自然得势。

轩世文:

生于 一九一九年,一九四七年参加革命,中共党员,辽宁锦西县人。解放后任锦西县公安局预审科科长,一九七三年调任锦州市三家子国家粮库主任一职,一九八零年离休,二零零二年去世。

轩振生:

民国文人,辽西人氏,祖籍京东玉田。工真、草、隶、行、擅楷书。他的字字体稍长,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,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。点画圆润均匀,结体婉转流畅,行以篆籀之笔,化瘦硬为丰腴雄浑。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,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。

轩在魁:

安徽省淮南市曹庵镇轩岗人,黄浦军校毕业,国民党党员,抗日将领。原国民党138师直属连炮兵连长。四十年代末任138师某团长。建国后回到滁县定居。其弟轩在汉解放前随其在住地上学。解放战争时曾劝告在魁投城。在汉上学时加入中共,参加革命。

轩传起:

(1926-2007)安徽淮南曹庵镇轩岗人,参加抗美援朝,复员后在合肥开关厂工作。

轩在存:

安徽淮南曹庵镇轩岗人,参加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复员后在家务农。

轩在文:

安徽淮南曹庵镇轩岗人。中共党员,早年参加抗日战争,后参加解放战争。在存与在文是兄弟二人。

轩木同

河南鄢陵县南坞乡孙老村人,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负伤立功。

[烈士录]:

轩有功:

(1914年5月—1938年5月)河南太康转楼宋庄人,睢、杞、太支队革命战士,在中赵村壮烈牺牲,时年24岁。

轩建合:

(1919年—1945年7月)河南太康转楼轩庄人,豫、皖、苏军区水东军分区三十团战士,在山东曹县与日军一次战斗中英勇献身,时年26岁。

轩德胜:

(1926—1948)河南太康转楼轩庄人,新四军四师战士,在解放战争中,于江苏洪泽湖边抗击国民党军中,壮烈牺牲,时年22岁。

轩有振:

(1928年8月—1947年6月)河南太康转楼刘李堂人,豫、皖、苏军区一军分区三十团战士。在解放战争中,于太康马厂同国民党军战斗时,英勇牺牲,时年19岁。

轩照清:

(1920—1947)河南太康龙曲轩庄人,中共党员,农民协会会长。在土地革命斗争中,不幸被害,时年28岁。

轩家荣:

(1925年11月—1947年10月)河南太康龙曲轩庄人,任本村民兵后备队队长,在龙曲壮烈牺牲,时年22岁。

轩传标:

(1892年4月—1947年10月)河南太康龙曲轩庄人,中共党员,后备民兵,牺牲在王集。

轩友増:

(1922年10月—1948年)河南睢县刘庄人,豫、皖、苏军区独立旅三十团战士,在太康县北七里河壮烈牺牲。

轩殿林:

生于1929年,辽宁黑山县无梁殿镇轩三家人。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,编入15军四十五师。同年赴朝作战,1952年10月于上甘岭战役中五圣山战斗中牺牲。

[进士榜]

轩辕损:宋朝祥符(开封)登科。

轩彦绩:宋朝登科进士。

轩 輗:明朝永乐二十二年进士第3甲56名。(河南鹿邑)

轩公乘:字宗曾,明朝嘉靖辛卯科(1531年)副榜。

轩尚朱:进士,明朝万历庐江知县。字宗姚,甲午举人候选教渝。乡进土仁山轩尚朱撰文。

轩中规:进士,明朝山西平安府知府。

轩中矩:明朝辛丑举人,甲辰进士,山东知府。

轩 玺:字皇翼,岁进士,侯选儒学训导。

轩辕胤:(清)顺治十六年进士3甲231名。(山东东平)

轩辕允:(清)顺治十三年进士。两任江督。(山东嘉祥)

轩姬铨:(清)进士。(诰之父)(山东嘉祥)

轩辕诰:(清)乾隆四年进士2甲31名。(山东嘉祥)

轩辕圻:(清)乾隆三十四年进士。翰林院太师。(山东嘉祥)(圻音垠)

 

[举人知县]

轩尚朱 字宗姚,甲午举人,明万历庐江知县。

轩中规 明进士,山西平安府知府。

轩中矩明辛丑举人甲辰进士山东知府。

轩 冕 字服周,号文通。顺治辛卯举人,封授文林郎,江西干州府兴国县知县。

轩廷葵 字英次,号锦坡,清已卯科举人,侯卜内阁仲书舍人。

轩 翊 康熙戊子科举人,殿试奉东明县知县。

轩桂元 清庠生,已卯举人。

轩玖思 拔贡,清遂平县知县。

轩辕垍 举人(诰之子)南川县令。垍(ji)

四[郡望堂号]

1、郡望

上党郡:

上党,古郡名。韩始置。汉治长子(今山西省长治西南),东汉移壶关(今壶关北)。隋唐上党郡即潞州,治上党,即今长治市。历代辖境虽有变更,但均在晋东南。

郃阳县:

今陕西省合阳县。郃阳县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,部落时代有华氏部族聚居之地。夏、商、周时期为古“华国”,亦名“有华国”;春秋时期为晋国辖区,战国时归属魏国。魏文侯十七年(公元前429年)在黄河西岸郃水(亦称洽水,清初断流)北岸筑城,取名“郃阳城”。秦时置“郃阳邑”,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,称合阳县。

兴平县:

今陕西省兴平市。兴平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封建王朝曾两次在兴平建都:一次是西周第七个皇帝周懿王二年(公元前908年),把国都由镐京迁到犬丘(今兴平城南的南佐村);一次是楚汉相争时,项羽封章邯为雍王,王都设在废丘(今址同上)。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。汉高祖三年(公元前204年)始置槐里县。唐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后此地置“兴平军”,因该军平叛安史之乱有功,故于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以该军之名命名为兴平县,取“兴旺平安”之意,县名沿袭至今。

开封县:

汉于此置浚仪、开封二县,前者在今开封市西北,属陈留郡;后者在今开封市南,属河南郡。浚仪县于宋大中祥符三年(1010)改称祥符县,宋代惯以年号名地。宋金以后开封县同为开封府、汴梁路治所。明初省开封县入祥符县,故明清均无开封县志。民国2年(1913)改样符县为开封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7年5月31日决定撤销陈留县划归开封县。

汝南郡:

元至元三十年(1293)改蔡州为汝宁府,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明沿元制,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,称崇庄王,在此传11世。清仍为汝宁府,1913年废府,改为汝南县。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。解放初期,曾设汝南专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。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,隶属驻马店地区。

睢州:今河南省睢县。民国以前为睢州,金始置。

鄢陵县:

今鄢陵,周鄢国地。春秋郑武公灭鄢后,改为部陵,遂为郑国地,战国属韩,汉置鄢陵县。此后,除南北朝北齐时曾一度省入许昌县(隋复置)外,皆无变。自五代改属开封府后,历宋、元(曰汴梁路)明、清四代不变。民国初,属开封道。建国后一直属许昌专区,1986年,为许昌市辖县。

鹿邑县:

隋代改武平县为鹿邑县,此以鹿邑命名建县之始。故城在今治西,元移令治。欲溯其源,此春秋楚国苦县地,传老子为此地人。至东汉于此分置武平县,晋代武平一度省入苦县,一后复置,至隋代武平改为鹿邑县。后武平之名遂不见。而源于苦县的谷阳县(东晋)、真源县、仙(唐),蝉联至宋改日卫真县亦于元代省人鹿邑,此县遂确立至今不变。民,国初属开封道。建国后至1952年属淮阳专区,1953年属商丘地区,1958-1960年一度属开封专区,1965年后属周口地区,至今不变。

太康县:

太康城相传为夏朝太康所建;故以人名地。秦于此置阳夏县,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省入扶沟,太和十二年(488)复置。隋开皇七年(587)改称太康县。再者,汉于此地又置扶乐县,至晋代省,隋开皇间复置,唐贞观初省人太康,太康遂一统全境,至今不变。隶属关系时有改变,但多不离推阳国(淮阳郡、陈国、陈郡)与开封府(元田汴梁路)两地。明属开封府,清雍正间改属陈州府。民国初属开封道。建国后,初属淮阳专区,1953年起属商丘专区,1958—1960年属开封专区,1965年改属周口专区,至今不变。

柘城县:

秦置拓县,据云:”邑有拓沟,以此名县”。(《太平寰宇记》)前汉属淮阳国,后汉属陈国。西晋废,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改称拓城县,属梁郡。唐贞观初省入谷熟、宁陵二县,永淳间复置。明洪武中省入宁陵,一旋复置。明属睢州,并为州治,清属归德府。民国初,属开封道。建国后,除1958—1960年一度合并于开封地区外,一直属商丘地区,至今不变.

民权县:

倡议设置民权县始于民国17年(1928)2月,其根据,谓此一地区在睢县、考城、兰封、宁陵四县之边做,毗连河北省之东明与山东省之曹县、定陶。地广人稀,难以治理。国民党上级政府批准此项倡议,遂将杞县之人和、新兴、西肥、巴河、双塔五社与睢县之七、八、九等区另辟一县,命名民权。当时全县分为六区,其一二三四等区系由睢县划归者.其五六两区系由杞县划归者,设县治于李坝集。至八月筹备事宜全部完成,翌年通过立法手续明令建县。建国后。除1958—1960年一度合并于开封专区外,一直属商丘地区,至今不变。

宁陵县:

此春秋宋国宁邑地.战国属魏。汉置宁陵县,属陈留郡,后汉于此又置已吾县,两县并存至七百余年,至南北朝北齐时已吾县省入下邑县,此种局面方结束。汉代后隶属关系多有变化.惟县除北齐时一度废、隋开皇间复置外,直至今日不变。金大定中改隶归德府(州)。直至清末。民国初属开封道。建国后除1958-1959年属开封专区,1960年一度撤销外,一直属商丘专区,至今不变。

扶沟县:

汉置扶沟县,属淮阳国。后历代相沿。除晋代初省后复。隶属关系多有改变外,县之建置二千年来基本未动。五代以.属开封府,清初始改属陈州府.民国初属开封道.建国后初属淮阳专区,1953年后改属许昌专区,自1956年改属周口专区,至今不变。

淮南郡:

今安徽省淮南市。①汉曾置淮南国,治六安(今安徽六安北),后迁寿春(今寿县)。魏亦曾置淮南国,后为淮南郡,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。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(唐为寿州寿春郡)。②唐有淮南道,治扬州,自今湖北应山、安陆、应城以东,淮以南、江以北,均在境内。中叶以后,置淮南节度使,亦治扬州。⑧宋有淮南路,治扬州。后分为东西二路。西界在今湖北黄陂、河南光山一带。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凤阳、和县一带。

冠县:

今山东省冠县。春秋系晋国冠氏邑,元升冠州,明改冠县。

东平州:

今山东省东平县。春秋时鲁附庸须句国,战国属齐,秦薛郡地,汉置须昌县,晋徙东平国来治,南朝宋为东平郡,北齐郡废县徙,隋复置须昌县,唐移郓州来治,改曰东平郡,宋曰东平府,元改为东平路,明降为州,省须城县入州,清属山东泰安府,民国改州为县,属山东东临道。

嘉祥县:

今山东省嘉祥县。明洪武四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,洪武十八年属兖州府。清初属山东省兖州府济宁州,清雍正二年属济宁直隶州,雍正八年属曹州府济宁州。雍正十三年属兖州府济宁州,清乾隆四十一年复属济宁直隶州。1913年属山东省岱南道,1914年改属济宁道,1928年5月,直属山东省。

静海县:

今天津静海。汉初置县名东平舒宋大观年间(1107年-1110年)置靖海县。明洪武初年改名静海沿用至今。

渔阳县:

今河北省玉田县。春秋时为大卤之区,汉为右北平郡无终县地,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,唐分渔阳虽置无终县,改曰玉田,清属河北省遵化州,民国属河北省津海道。

2、堂号

[太霞堂]:

唐朝时有轩辕集居罗浮山为道士,年过百岁仍容颜不老,坐在暗室中,目光射数丈。著有《太霞》12篇。唐武宗召见他询问长生的法术。轩辕集说:“绝声色,薄滋味,哀乐一致,德施无偏,尧舜禹汤之所以寿也!”(尧舜禹汤之所以长寿,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断绝靡靡之音和女色,对饮食不贪厚味,悲哀和欢乐都同样,不为此而伤感,施德于人,无偏无私。)

[榆西堂]:

塞者,长城也。东起榆关(即山海关),西至嘉峪关,全长一万二千多公里。由此而分塞外与中原,故以居住地为堂号。该地轩氏谦和达理、秉性正直、笃实纯厚、淡泊敬诚。

五、[轩氏宗祠联]

四言联:

罗浮高隐;

兴化贤名——佚名撰轩辕姓宗祠通用联。

上联典指唐代东莞人轩辕集,居罗浮山为道士,百余岁容颜不老,曾著《太霞》十二篇。武宗召见,问他长生术,他答道:“杜绝声色,淡薄滋味,喜怒哀乐不动心,施德不偏。尧舜禹汤能长寿,也都是因为这些。”下联说唐代人轩辕范,知兴化军,考绩被列为优等,上奏朝廷。

七言联:

人文初祖家声远;

一簏廉吏道脉长——辽西轩氏宗祠通用联。

上联典指始祖轩辕黄帝,下联曰明朝刑部尚书轩輗。

多言联:

因名为姓本根深厚宗黄帝;

子继孙承世系连绵振轩辕——山东嘉祥县轩氏宗祠通用联。

六、[当代名人]:

轩辕轲:

1926年8月生,河南省睢县人。字敏毅,毕业于河南大学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、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。著有《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纂要》、《中国教育思想通史》龚自珍、魏源的教育思想一章,《中国教育魂》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两章。发表有《顾炎武的社会教化思想》、《颜元的社会教化思想》等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十余篇;《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若干心理学考察》、《文心雕龙杂摭》等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论文数篇。担任《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》、《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》、《从鸦片战争到“五四”时期的教育》、《基础心理学》等多种获奖学术著作的责任编辑、终审。

轩静渊:

西南农业大学教授。女,1936年1月出生,河北定县人。195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。1982-1984年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植物防疫学科学习。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,昆虫教研室主任。主讲《植物化学保护》、《农业昆虫学》、《植物抗虫原理及应用》、《储藏物昆虫学》等课程。参加“水稻三化螟预测及防治”研究,获重庆市重木科技四等奖;1984-1989年参加“万源科技扶贫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”,该课题199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被评为农业部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。主持“食品虫螨霉生态及控制”等项研究。发表论文10余篇:合著《植物抗虫性概论》、全国统编教材《农业昆虫学》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
轩在汉:

安徽淮南曹庵镇轩岗人。上学时加入中共,参加革命。先后任部队文工团团长,上海市市委负责青年工作,任福建省委党校哲学讲师,福建省公安党校校长,华东局公安党校校长。福建公安专科学校党支部书记。

轩鸿瑞:

1945年生,河南鄢陵人,字延祥,号墨子。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。工真、草、隶、行,尤擅草。其继承“二王”之传统,字字有法;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,潇洒磊落,变幻莫测的狂草,其状惊世骇俗。而笔法率意颠逸,千变万化,终不离魏晋法度。变化中达到统一,把裹与藏、肥与瘦、疏与密、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。章法上,重视整体气韵,兼顾细节的完美。成竹在胸,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,独出机巧。鸿瑞的用笔特点,主要是善于在正侧、偃仰、向背、转折、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、沉着痛快的风格。字的起笔往往颇重,到中间稍轻,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。捺笔的变化也很多,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,有时在落笔,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,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。勾也富有特色。鸿瑞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,欲左先右,欲扬先抑,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、骏快飞扬的神气,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,故而出于天真自然,绝不矫揉造作。

轩玉亭:

男,1947年出生,河南省临颖县人。河南省豫剧二团,豫剧表演艺术家,国家一级演员,196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生丑行,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,中国戏曲学会会员,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,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代表。1994年“全国豫剧名丑大赛”金奖获得者,30多年来,他在豫剧《李双双》、《沙家浜》、《杜鹃山》、《十五贯》、《唐知县审诰命》、《井尸案》、《梵王宫》、《喜迎公堂》等数十部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孙喜旺、刁德一、温其久、娄阿鼠、唐成、胡图、叶律寿、知县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。特别是由他主演的《唐知县审诰命》在首都庆三十年献礼演出中,荣获演出、创作两项一等奖。在北京引起轰动。1986年他又主演《唐》剧代表豫剧赴香港参加“中国首届地方戏曲展”,在香港一炮打响,受到当地数十家报刊的赞扬,为河南豫剧争得了荣誉。1997年赴新加坡演出,博采京、昆、川、豫诸家名丑之长,形成独具风采的表演风格,是豫剧界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丑角演员,他参加录制的音像品经常播放并发行国内外,他担任主角的广播剧《老羊倌与俏寡妇》荣获全国广播剧“蜀秀杯”一等奖。

轩锡明:

1949年生,原名轩西明,笔名西民、陈子。河南临颖人。贵德县文化馆创作员。青海作家协会理事、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席。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,发表处女作小说《阿妈别担心》,迄今共发表中篇小说13部、短篇小说40余篇、散文60余篇,另有报告文学等,计100多万字。中篇小说较为重要的有《背水者》、《簸箕沟》、《苦糜子炒面》,其中《背水者》被《小说家》重点推出后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,青海省文联举办了讨论会。短篇小说《赶马车的小伙子》在《青青》刊出后被《小说月报》转载,获青海省优秀作品奖。另有一些作品获报刊征文奖。散文作品较为重要的有《松巴峡记险》、《赞美的愁绪》、《望东山大雨)等。传略被收入《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》、《中国艺术家传集》等。

轩维克:

1950年生,河北玉田人。河北省劳动模范,保定市劳动模范,河北省政府授予民营科技实业家,曾是河北省人大代表,保定市人大代表,荣获过保定市科技兴市市长特别奖,现为中国热处理协会常务理事,中国电工协会电炉分会理事,高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