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姓之司徒复姓起源传统周易八字预测,长文四柱八字预测,出自姬姓,是舜帝的后代。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,舜为尧的司徒官,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,故又名土司。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,称司徒氏。
一、寻根溯祖 1、出自姬姓,是舜帝的后代。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,舜为尧的司徒官,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,故又名土司。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,称司徒氏。 2、春秋时,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,其后也称司徒氏。 司徒是上古官名,相传尧、舜时已经设置,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。夏、商、周时期,朝廷都设有司徒官,为六卿之一,称为地官大司徒,职位相当于宰相。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,有以官职命氏的,就成为司徒氏。 二、郡望堂号 [堂号] "藏名堂":唐朝时,司徒映任太常卿。太和年间,他弃官回家,隐迹藏名,当道屡次推荐他,他坚辞不再作官。司徒氏因号"藏名堂"。 [郡望] 司徒氏望出赵郡。汉高帝时将原来秦朝的邯郸改为赵国,东汉建安年间改为赵郡。相当于现在河北省中部赵县、邯郸一带地区。 三、历史名人 司徒映:唐朝人。太和元年时(公元827年),唐文宗即位,深知两朝之弊,励精求治,任司徒映为太常卿。,出宫女3000余人,放五坊鹰犬,省冗食1200余人,政号清明。不料数年后,宦官挠权,勾心斗角,奢侈浪费,腐败回潮,文宗仁而少断,制之不得其术,遂成甘露之变。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,毅然决定辞官还乡,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。 司徒诩:五代时南汉人。厉永年间任项城县令,有政绩,汉初升为礼部侍郎。周世宗即位后,留意雅乐,议欲考其正音,而诩为足疾病所苦,居多告假,遂命以本官至仕。 春秋时陈国有大夫司徒卯,五代后汉有司徒羽,宋朝有进士司徒公绰、司徒肃。 传统的家族在家大业大之后,自然会进一步分支衍派,司徒家族也不例外。石坑村的发展空间到了元朝就显得局促了,“山川相连,土脊地狭,犹非裕后之良图” 。于是,第七世出现了一次对司徒家族来讲具有战略意义的迁移,舜仁、舜举两兄弟远去恩平,七世祖司徒新唐则迁到了赤坎:新唐,字尧佐,孟叔公子。由水东石坑村迁居滘堤支派尊公为始祖。 “滘堤”又叫“滘洲”,泛指赤坎镇东面潭江两岸,中心地是指赤坎东面的潭江洲滩,这一带至今还保留了很多含“滘”字的地名。道光《开平县县志 ( 卷三 ) 疆域》对这段潭江的河流形势有一个具体的记载:“赤蚴水 ( 即潭江 ) ……东至赤堪埠,又东分南北二支,环抱滘洲,至长沙合流。”开平有一首古老的童谣就点出了司徒氏祖居的环境,童谣唱道:“百足山高潭水长,潭江岸上我家乡。” 新唐公大致是在什么时候迁入的呢 ? 他生于元泰定元年(1324) ,卒于明洪武二十五年 (1392) ,享年六十八岁。他的迁开平司徒氏之鼻祖。”可见司徒家族定居赤坎至今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。根据对赤坎镇的乡土调查,元朝时赤坎东面的潭江两岸也是芦苇从生,荒无人烟,司徒氏是这一带最早的开拓者。 有石坑村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积累,新唐公应该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,来到赤坎滘提后他将古代的三教 ( 儒、释、道 ) 、四教( 文、行、忠、信 ) 和九伦 ( 高、曾、祖、考、己身、子、孙、曾、玄 ) 概括为“教伦”,以“教以人伦”为家训,崇尚教化为宗旨,追求君义、臣忠、父慈、母爱、子孝、兄友、弟恭的伦常美德,发展家族,所以后来司徒氏的堂号取名“教伦堂”,族刊取名《教伦月报》,他的恩泽一直关怀着今天的司徒氏后人。一首在美国流传的开平民歌《月光光》唱出了海外司徒乡亲对这位先祖与家族的怀念和牵挂之情。 月光光,照新唐,《教论月报》真辉煌.
33331702713 2024-11-06 09:59
|